简述不同学派对货币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传统货币数量论的货币需求理论

(一)现金交易说(费雪方程式)

现金交易说,是指以费雪为代表的货币数量论所持有的观点。它强调货币的交易手段职能,揭示了货币和经济活动之间的联系。

费雪认为,在货币经济条件下,人们持有货币是为了与商品相交换,因此货币在一定时期内的支付总额与商品的交易总额一定相等,即买方价值等于卖方价值,由此得出了交易方程式的表达式:

MV=PT

(MV=PY)

式中,M 表示一定时期内流通中的货币平均量;V 表示货币的交易流通速度,即货币周转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一单位货币转手的平均次数(如 1 年当中,

1 人民币用来购买经济体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平均次数);P 表示平均价格水平; T 表示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总量。Y 代表以不变价格表示的一年中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价值,也就是实际国民收入。

考虑古典学派的充分就业假设,货币存量 M 等于人们愿意持有的货币量, 即货币需求 Md,因此可以用 Md 代替上式中的 M,则有:

Md = 1 PY V

这就是由交易方程式导出的货币需求函数,它表明货币需求取决于货币流通

速度和名义国民收入。而根据其假设,货币流通速度是一个常数,所以货币需求取决于名义国民收入。货币需求仅仅是收入的函数,与利率无关,利率变动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这就是现金交易说引申的货币需求理论,它揭示了既定收入水平所决定的货币需求量。

(二)现金余额说(剑桥方程式)

现金余额说,是指 20 世纪早期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代表的剑桥学派经济学家所持有的货币数量论观点。

现金余额说认为,货币不仅具有交易媒介职能,还具有价值储藏职能。因此, 一方面,他们赞同费雪的观点,认为货币需求与交易水平有关,交易量越多,人们愿意持有的货币余额就越多,并且其与交易价值保持着一个固定的比率;另一方面,他们又超越了费雪的观点,认为人们的财富水平和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也影响货币需求。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就是市场利率,即货币需求受利率水平的影响,这与费雪的现金交易说大不相同。但遗憾的是,他们在做出结论时把这一因素忽略了,而只是简单地断定人们的货币需求与财富的名义值成比例,财富又与国民收入成比例,所以货币需求就与名义国民收入成比例。

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方程式为:

M= kPY

这便是著名的剑桥方程式。其中,k 代表人们的持币比例,即人们经常在手边保存的平均货币量与他们的年收入的比例,也代表了人们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名义国民收入比例,这一比例又被称为马歇尔的 k 或剑桥的 k。其他变量与交易方程式中的含义相同。

二、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及其发展

(一)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

  1. 货币需求动机

凯恩斯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持有货币,是因为存在流动性偏好这种普遍的心理倾向。所谓流动性偏好,是指公众愿意用货币形式持有收入和财富的欲望和心理,这种愿望构成了对货币的需求。因此,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被称为流动性偏好理论。

凯恩斯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源于以下三种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 交易动机,是指人们为了日常交易的方便,而在手头保留一部分货币, 基于交易性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就被称为货币的交易需求。它取决于收入的数量和收支的时距长短。这种交易支出具有确定性的特点,如每月的一些固定开支项目基本上是可以事先估计的。由于收支的时距在短期内相对稳定,因此这类支出显然受到收入水平的影响。以个人为例,收入越高,则个人每月愿意付出的固定开支就越高。从而可以得出,交易动机下的货币需求是收入水平的增函数,这一点与交易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相似。
  • 预防动机,又称谨慎动机,是指人们需要保留一部分货币以备未曾预料的支付。凯恩斯认为,人们因谨慎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也与收入同方向变动。因为人们拥有的货币越多,预防意外事件的能力就越强。这类货币需求就被称为货币的预防需求。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未曾预料到的、不确定的支出,其又包括两类事件:一是不好的意外事故,如失业、疾病等;二是好的意料之外有利的购买机会,如没有料到的进货机会。不难推出,这类动机下的货币需求数量同样在很大程度上受收入水平的影响。收入越高,越愿意多持有货币预防上述两

类事件的发生,因此预防动机下的货币需求也是收入的增函数。

  • 投机动机,是指人们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测,需要持有货币以便满足从中投机获利的动机,由此产生的货币需求被称为货币的投机需求。凯恩斯认为,投机动机下的货币需求是利率水平的减函数,即利率与投机动机下的货币需求成反向变化关系。

2. 货币需求函数

凯恩斯讨论的货币需求是实际货币需求,而不是名义货币需求。凯恩斯把与实际收入水平成正向关系的交易性货币需求和预防性货币需求归在一起,称为第Ⅰ类货币需求,用 M1 表示,M1 随收入水平的增加而增加。

M1=L(1   Y)=ky

L1 代表第 1 类货币需求与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

凯恩斯将投机性货币需求称为第Ⅱ类货币需求,用 M2 表示,它随着利率的上升而减少。

M2=L(2

L2 代表利率与 M2 之间的函数关系。

r)=-hr

综合以上两个函数,就得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总函数,即

Md   = M 1 + M 2  = L1(Y ) + L(2

P

  • =ky hr

式中,等式左边为剔除了价格因素的实际货币需求余额。它是收入水平的增函数,是利率水平的减函数。

把利率作为影响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是凯恩斯的一大贡献。在此之凯恩斯认为,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扩大货币供给量来降低利率,以刺激投资,增加就业,扩大产出,促进经济增长。

(二)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1. 鲍莫尔托宾模型(平方根定律)

经济学家威廉•鲍莫尔和詹姆斯•托宾等发展了凯恩斯的交易性货币需求理论,并提出了著名的平方根定律。

M=

式中,b 为交易成本,Y 为收入,r 为利率。

2. 惠伦的预防性货币需求模型(立方根定律)

1966 年,美国经济学家惠伦将利率因素引入预防性货币需求分析,得出立方根定律或惠伦模型,论证了预防性货币需求受利率影响的观点,从而修正了凯恩斯关于预防性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的观点。

2s2b Md= 3  

r

式中,b 为交易成本,s2 为货币支出分布的方差,r 为利率。

3. 托宾的资产组合理论

托宾模型理论是托宾对凯恩斯投机性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通过这个理论,

托宾论证了在未来不确定的情况下,人们依据总效用最大化原则在货币与债券之间进行组合,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呈反方向变动。

托宾认为,资产的保存形式不外乎货币和债券两种。持有债券可以得到利息, 但也要承担由于债券价格下跌而遭受损失的风险,因此债券被称为风险性资产; 持有货币虽然没有收益,但也没有风险,所以货币被称作安全性资产。而且,风险和收益同方向变化,同步消长。由于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不同,就可能做出不同的选择决定。据此,托宾将人们分为三种类型:风险回避者、风险爱好者、风险中立者。托宾认为,现实生活中后两种人只占少数,绝大多数人都属于风险回避者,资产选择理论就以他们为主进行分析。

  • 人们依据总效用最大化原则在货币与债券之间进行组合。
  • 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呈反方向变动。三、现代货币数量论的货币需求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是现代货币数量论的代表人物。1956 年他发表了著作《货币数量学说——新解说》,标志着现代货币数量论的诞生。

弗里德曼将财富分为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人力财富,是指个人在将来获得收入的能力;非人力财富,是指物质性财富,如房屋、生产资料、耐用消费品等。两种财富的最大区别是,人力财富不易变现。所以,如果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比例较大,出于谨慎动机的货币需求也就越大。但由于人力财富不易计算, 弗里德曼使用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率作为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之一。显然, 该比率与货币需求成负相关关系。

Md = f (Yp, w, rm, rb, re, 1 dP , u)

P                                 P dt

式中, Yp 表示恒久性收入; w 表示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率; rm 表示货币收益率; rb 表示固定收益证券(如债券)的收益率; re 表示不定收益证券

(如股票)的收益率; 1 dP 表示价格水平的预期变动率;u 表示其他随机因素。

P dt

在上述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中,Yp rm 与货币需求成正向关系, w rb

re 、 1 dP 与货币需求成反向关系。

P dt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以下吧
点赞8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